醫用手套的滲漏性分析
醫用手套的滲漏性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手套材質自身特性造成的滲透,另一個是外界機械作用,如尖銳的醫療器械等導致的穿孔。微觀下,橡膠材料自身存在許多微孔,若這些孔隙直徑大于細菌/病毒分子直徑,那后者將會穿透手套,污染到接觸的皮膚或創口上。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手套的滲透性將會逐漸增加。研究表明,當醫用手套使用時間小于15min時,手套的滲漏率為29%;當使用時間超過15min時,滲漏率上升到45.1%。有的醫護人員甚至戴一副醫用手套護理多名患者,且將手套清洗后重復使用,這種長時間使用和清洗的做法,使得手套材質的通透性增加,更利于細菌/病毒的轉移。
另一個導致手套滲漏的原因是外界機械器具或體內尖銳骨刺的穿刺導致的破損。這種現象多發生于外科手術中,刀片、縫針、剪刀、骨碎片等利器是致損的元兇,隨著手術時間的延長,醫用手套的破損幾率越大。據文獻報道,手術結束后,約有13.3%~44.8%的手套發生破損,其中難產手術中手套的破損率為20.7%,縫合操作的手套破損率為50%。破損部位常見于食指和中指部位,當醫用手套發生明顯穿刺破損時,醫護人員一般能及時發現,進行更換。但對于更加細微的針孔,約有一半的醫護人員往往在術后手套加水加壓時才發現。據相關研究,手套上針孔大小的破損,20min可逸出18960個金黃色葡萄球菌,而此病菌已被公認為是引起病患感染較常見的致病菌。因此,無論是材料自身的滲透性還是外力穿刺造成的醫用手套滲漏,都會對醫患雙方的安全埋下隱患,為了較大限度減少因手套滲漏引發的感染,一方面應選擇符合質量標準的高品質醫用手套,另一方面應加強手套更換的頻率以及手套摘除后的手清潔力度,如有條件可佩帶雙層手套增強保護